今年以来,蓬安县法院人民法庭积极践行司法为民宗旨,采取四项有效举措,缩短送达时间,提升送达效率,确保审判质效,收到良好效果。
一是多方收集信息,提高送达成功率。在立案接待当事人或代理人的同时,及时获取送达相关信息;与当事人进行电话沟通时,用“拉家常”的方式拉近双方距离,核实当事人基本信息;对主动前往法院领取法律文书的采取预约方式直接送达,对邮寄送达的做好记录和回访;对无法联系或不配合送达工作的被送达人,加强其所在单位、居住村委的联系,了解被送达人及其家庭成员具体情况,确定送达的时间、地点和方式,提高一次送达成功率;对于确实不能送达的则使用公告送达。
二是优化资源配置,开展集中送达。合署办公的人民法庭存在共用警务车辆和办公室的实际情况,两庭积极做好协调沟通工作,及时交换案件排期情况及相关庭审工作安排。协调后,对两庭相关案件法律文书采取集中送达,做到审理送达两不误。下乡送达时,依据确认的多案当事人地址规划经济便捷的送达路线,提高送达效率,节约司法资源,确保送达安全。今年以来,集中送达20余次,送达当事人120余人次。
三是加强基层沟通,节约司法成本。人民法庭克服没有基层便民诉讼服务点等不便因素,加强与基层村镇组织的联系、协作,与辖区内村三职干部和社区干部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送达时,邀请村社干部或熟悉情况的人民陪审员带路,或作为留置送达时的证人;对下落不明的当事人,请基层组织工作人员出具相关证明以便公告送达。今年以来,人民法庭进入村、社送达法律文书200余次,开具证明30余份,有效地节约了司法成本。
四是巧用错时送达,提升送达容错率。根据人民法庭案件受理多为离婚案件的特点和被告人多在外务工的实际情况,法庭干警主动放弃休息时间,巧打“时间差”,实行错时送达。利用上下班前后、午休、晚间、节假日等时间,到当事人家中、打工地点及深入农村田间地头进行错时送达。同时,注重与当事人沟通,加大释法力度,消除当事人签收法律文书就会导致离婚、败诉等错误观念及抵触对立情绪,提升送达效果。今年,通过错时成功送达法律文书20余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