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决定,挂牌命名100个中基层法院为“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蓬安县人民法院以全省排名第一的成绩喜获该荣誉。
“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创建活动开展以来,蓬安法院认真落实上级部署,广开渠道倾听民意,在民意中精准目标靶向,立足“蓬安是山区县”实际,按照“6+6”创建工作思路,以“六个聚焦”用真招实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满意度,创建活动成效明显。
聚焦“让山区群众少跑路”
实行“从9变0”诉服改革
为打造更加便民利民的诉讼服务,该院全面实行“从9变0”诉服改革,真正让诉讼参与人可以“一次不跑”。借助1个律师服务平台和人民法院、四川法院2个在线服务平台,在坚持做好诉讼案件网上立案的基础上,于2022年5月实行执行网上立案,补齐网上立案最后一块短板,网上立案率位列全市第一,超过全市法院平均值18.24个百分点。在外聘第三方平台建立1个短信送达渠道的基础上,于2022年4月起大力推行微信、QQ、电子邮箱3种互联网方式送达“三书”,并将微信、QQ、电子邮箱等送达地址的确认作为庭审的固定程序,文书生成即将PDF格式送达案件当事人,路途、时间实现“零间隔”。实行“云上开庭”常态化,在罗家、徐家等地建立共享法庭4个,确保老年群体能够就近“云上”参加庭审。成功研制“一案一帐号”的收款二维码,实现收退费、案款发放全部“线上”完成,当事人从“一个案件可能至少跑9次”到“一次不跑”。其做法被确定为南充市2022年度全面深化改革案例。
聚焦“让山区群众信得过”
做深做细民商事案件专业化审判
2020年9月,该院对所有民商事案件实行繁简分流下的专业化审判改革,今年着重在庭审要素化和文书表格化上着力,研究制定人身侵权、民间借贷、金融借款等7类案件庭审要素表和表格式文书,并注重庭审要素表和表格式文书的“无缝对接”,既提升庭审质量,又让群众信服。2022年,民商事案件发改数11件,发改率为0.78%,排名全市第一,全省第三十六。
聚焦“让山区群众听得懂”
推出“张三身边那些法律事儿”系列法治宣传
针对山区群众文化水平不高的实际,该院从2022年5月起,以普通群众“张三”的视角,按月推出婚姻生活、打工、买房、借钱等的法治主题,用小案例、小故事解读涵盖山区群众“一生”可能遇到的法律事儿,让法治宣传“对口味”“有土味”。目前,已推出系列宣传7期,受众50余万人。2022年9月,“张三”系列法治宣传被确定为蓬安县“八五”普法指定读物。
聚焦“让山区群众看得见”
全面实行“一乡(镇)一法官”制度
改变“法庭联系乡镇”“一个法官联系多个乡镇”做法,选派21名法官对接全县21个乡镇(街道),开发“法官在线”手机小程序,法官“线上”“线下”结合开展工作,群众可随时“点单”。2022年,驻乡(镇)法官接受法律咨询192余次,线上开展法治宣传240余次,举办法治讲座6次,参与诉前纠纷调处46次,帮助制定村规民约1个。
聚焦“让山区群众少诉讼”
全面推行矛盾纠纷多元化解
推动县矛调中心在河舒法庭设立家事纠纷多元化解服务中心,家事审判团队、人民调解、行政调解、社会力量组成“四叶草”团队,四方合力化解家事矛盾纠纷,做法得到中央政法委官网、最高院简报推广。推动县委出台诉源治理意见,县矛调中心于今年8月在法院机关设立一站式多元解纷服务中心,整合物业、医疗等六个专业调解组织力量,采取“法院+专业调解组织”“法院+行政”等方式,部门联动,社会合力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022年共化解矛盾纠纷2499件,一审民商事案件同比下降5.65%。
聚焦“让失信人员怕得很”
开展为期一年“执行亮剑”专项活动
坚决贯彻“非强制、无执行”理念,每季在电影院、公共广场等地曝光失信人员名单,并延伸至户籍地,扩大“熟人圈”,形成威慑力;强化联合惩处,25名失信被执行人被取消招投标、村“两委”提名等资格;加大拘留、罚款和打击拒执力度,拘留52人,罚款6人,集中搜查14件14人,向公安机关移送打击拒执线索6件6人,以“拒执罪”追究刑事责任3件3人。该院“一把手”抓执行工作经验做法被省法院“指挥长参阅”刊载推介,这既是全市法院唯一,也是全省基层法院唯一。
悠悠万事 民生为大
司法为民 初心如磐
2023年
蓬安法院将以荣誉为动力
在新的起点,以新的姿态
脚踏实地、忠诚履职
勇于担当、再创佳绩
凝心聚力用奋斗开创未来
继续擦亮“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