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巧用“三字诀” 系好家事结
  发布时间:2023-11-24 10:13:01 打印 字号: | |

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南充市蓬安县河舒镇辖区流动人口多,人员结构复杂,矛盾纠纷多发易发,其中,尤以婚姻家事类纠纷最为突出。2020年9月,蓬安法院河舒人民法庭依托“家事审判法庭”专业优势,创新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与辖区人民调解、社会调解、行政调解共同组建“四叶草”团队,探索运用“防”、“调”、“稳”三字诀,累计妥善化解家事矛盾纠纷2349件。



走出去“防”,打好家庭文明结



千家万户好,才是真的好。着眼“不发生纠纷”,“四叶草”团队通过宣传、教育、引导等手段积极走出去,多渠道培育知法懂法、善良淳朴、和谐守礼的文明家风。


“养子女同样具有赡养义务。”“符合法定婚龄,在大学读书期间也可以结婚。”“彩礼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要求返还。”……在新园乡宽敞沟村村委会每月一次的“法治坝坝会”上,家事法官和村民们围坐一桌,一边拉家常一边解答关于家长里短的法律问题。


“法官,我摔伤了腿还没娃儿照顾,咋个办哦?”七十多岁的杨大爷着急地拉着法官的手,咨询有关赡养问题。据了解,杨大爷有两儿一女,一直由大儿子照顾,另外两个子女每人每月出赡养费。去年年底,杨大伯将自己的土地分由二儿子耕种,从而引发三个子女之间的矛盾,加之缺乏沟通,误会越来越多,矛盾也越来越深。近日,杨大伯因摔伤腿行动不便,无人照料其生活。


家事法官姜琳听后,立即联系村支书及三名子女,一起到杨大伯家共同调解此事。村支书对子女不赡养老人及老人存在偏心等行为分别进行批评教育,姜法官向三子女耐心讲解赡养父母是成年子女的法定义务等法律规定,通过释法明理与反复沟通,杨大爷与三个子女达成一致意见,当场签订赡养协议,不仅解决了杨大伯的赡养问题,也化解了三兄妹之间的隔阂,一家人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除了法治坝坝会,河舒人民法庭结合法院“一乡镇一法官”制度,配套推出共享法庭、法治夜校、法官进驻微信工作群等诉讼服务组合拳,让群众感受到“法院在身边、法官在身边、法律在身边”。


为提升辖区群众的法律素养,河舒人民法庭以普通群众“张三”为视角印制了系列普法读本,陆续推出婚姻、养老、继承等16个法治主题,用小案例、小故事解读涵盖群众“一生”可能遇到的法律事儿,“对口味”“有土味”的法治宣传,深受群众欢迎。2022年9月,“张三身边那些法律事儿”系列法治宣传被确定为蓬安县“八五”普法指定读物。


融进去“调”,解好家事纠纷结


为“纠纷不成讼”,“四叶草”团队通过建好组织、选好人员、用好方法,家事纠纷诉前调解成功率大幅增加,婚姻家庭诉讼案件大幅下降,多个濒临破碎的家庭重归于好。


“嫂子,有啥子想不开的嘛,有啥子委屈和我说。”“老弟,这件事你确实有做得不对的地方,大哥给你分析分析”……“四叶草”团队三名常驻调解员对待不同的当事人有时像长辈,有时像兄妹,亲切质朴的言语让当事人感觉很舒心,愿意卸下心防向他们讲述内心的真实想法,尽情发泄激动的情绪。


据“四叶草”团队负责人胡文波法官介绍,把团队设在人民法庭,调解员半公家的身份,更能让当事人信服,更能引导当事人理性解决家庭纠纷,切实防止“民转刑”案件的发生。


今年5月,吴某四兄妹因母亲的百万遗产继承纠纷起诉至法院,各方当事人对遗产范围、继承人范围均存在很大争议,双方关系僵硬无法沟通,诉前调解失效。案件进入了诉讼,胡文波法官承办了此案。


通过对银行存单等证据的关联审查,明确了遗产范围与数额;通过对各方当事人细致询问,对案外知情人的调查,准确认定了遗产继承人的范围,并将尽到赡养义务的丧偶二儿媳追加为遗产继承人。在此基础上,法官多次组织四兄妹就遗产分配比例进行协商,通过反复忆亲情、摆事实、释法理,最终不仅达成让各方满意的调解方案,还让四兄妹握手言和,当场向法官承诺会更加珍惜亲情、加强走动,还共同邀请承办法官在审判庭拍了一张“全家福”,见证兄妹重归于好。


对有暴力倾向、无理耍横的,“四叶草”团队联合辖区派出所、司法所等部门“组团式”化解,强化法律政策教育;对老弱病残、当事人行动不便的,在充分尊重其意愿的基础上,采取上门调解、在线调解等方法“伴随式”进行化解。


2020年9月至今,“四叶草”团队共调解家事纠纷297件,成功化解率100%;河舒镇婚姻家庭诉讼案件由2020年的63件下降到2022年的18件,下降率为71.42%。


沉下去“稳”,扣好家庭和谐结


“家事案件下判很容易,但要化解双方怨气,彻底消除隐患却非常不容易”,“四叶草”团队成员黄逍法官对此颇有感触。


2013年,家住河舒镇的男子张某与女子赵某在未办理结婚登记的情况下同居生活,两人在同居期间育有一女,女儿一直跟随赵某生活。因张某始终未支付女儿抚养费,多次协商无果的赵某将张某诉至河舒法庭,请求判决非婚生女儿归其抚养,同时要求张某支付拖欠的抚养费。


经过“四叶草”团队耐心协调,双方达成协议,张某同意了赵某的诉请,负担非婚生女儿的抚养费并由赵某抚养。但结案后,赵某要给女儿改为赵姓,张某坚决不同意,于是赵某多次到法庭要求处理,并多次扬言要找赵某麻烦。


针对这一情况,调解员耐心给张某做思想工作,并联系赵某沟通此事。调解员提出征询双方当事人10岁女儿的意见,双方同意后,调解员电话询问其女儿,她同意改为母姓。调解员随即耐心劝诫张某,改姓并不影响父女之间的感情,要让孩子有个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最终,张某同意了女儿改姓,案件后续隐患也消除了。


这样的案例不在少数,为确保“成讼无后患”,“四叶草”团队针对个别案件当事人判后仍心存芥蒂的情况,主动走访、案后回访,充分利用自身知识、社会资源,对其开展情绪疏导、心理排忧,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切实让当事人冷静面对、全面释怀,开启新的生活。


2020年9月至今,“四叶草”团队共开展心理疏导135次,案后帮扶回访82次,为50余名当事人解决就业、子女上学、户口、农民工工资等问题,切实做到“用情访、稳人心”,系牢了家庭和谐结,维护了社会稳定。


 
责任编辑:政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