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里,老百姓因为土地发生的矛盾是很尖锐的,一定要监督到位,彻底解决问题。”
12月的清晨,空气冷峭,寒风阵阵。天色还没有亮开,我们执行局一行人就行使在了乡间氤氲的薄雾中,路上,执行局局长魏茏沣对着一车人郑重地说道。
01
经过山上崎岖的道路,我们到了被告的家门口,刚停好车,就听到了被告魏某的歇斯底里的叫喊声。“今天你们敢在这里动工修房子,就从我的身上压过去!”
本案双方当事人因为房屋修建问题已经争吵近一年时间,原告郭某在取得《农村宅基地批准书》后便开始施工,但被告梁某和魏某夫妇因修建房屋与自家房屋距离太近为由,多次阻拦施工,并且将郭某批准修建的宅基地用铁丝网围成围栏用来喂养家禽。
法院一审判决被告不得阻碍郭某在该宅基地修建房屋并赔偿损失后,被告提起了上诉,今年7月,二审法院维持原判。5个月过去了,在梁某和魏某的阻拦下,施工队仍旧无法正常施工。
作为本案的执行法官,我先后多次来到施工现场,调解双方矛盾和安抚情绪,但作用都微乎其微,被告始终不能接受修建的房屋离自己的房屋只有4.2米距离,并且影响自己房屋采光的情况。
因为每次调解时被告情绪都十分激动并且认为被不公平对待,此次执行,我院特意邀请人大代表、国土局、住建局、村委、派出所一同前往监督执行。
02
“老郭的宅基地有批准文书,两级法院也判了,他在这里修房子是合理合法的,你们再这么拦下去只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损失。”
“乡里乡亲几十年,俗话说得好,远亲不如近邻嘛。”
“以后房子修起来了你们就是一辈子的邻居,抬头不见低头见,过年也是要串门的。”
来到现场后,我第一时间叫停了正在施工的人员,和其他执行干警先安抚梁某夫妇的情绪,避免发生意外。
“今天国土局和住建局的人也来了,咱们就当着大家的面仔仔细细再量一遍你们两家之间的距离,人大代表也在这里协助我们的工作,有什么问题你们可以随时提出来。”
在经过反复的测量后,我们确定下了郭某修建的房屋范围,与之前施工范围相差无几,这让梁某和魏某再次坐不住了。
“我们绝不接受这个结果,两个房子中间只有人走路那么宽的距离,还挡住了我家半个堂屋,你们这就是在要我们的命!”
梁某夫妇大喊大叫、警察的制止、村民们的议论,让现场陷入一片混乱。
03
这时执行局魏局长召集大家商量下一步对策。
“这对夫妻不听劝告,多次阻拦施工,按理说我们是可以直接拘留带走,但是房子修起来之后呢,矛盾可能越来越大,那这个案子就算不上案结事了。”
“是呀,我们住建和国土的也来了,咋说他们都听不进去。”
“不如做原告的思想工作,让他再退一退。”
大家站在挖掘机前一边比划一边讨论,希望能拿出一个双方都接受的解决方案,让这起案子能够和谐解决。
“不如让房子换个朝向,把房子旋转九十度,这样两幢房租就离得远了,还彻底避免了厕所对着堂屋的问题。”
在仔细的看了房屋设计的图之后我提出了这个想法,并且经过对现场的观察,我发现房屋原先设计的大门朝着公路和山沟沟,“换个朝向后,面朝的是大山,向着山顶看,寓意也好,这附近的房屋朝向也都是这边。”
听到我的想法后,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但也有担心郭某会因为风俗讲究而拒绝将房屋调转方向。
“房屋大门调转方向这个倒是没有问题,我也没啥讲究,能把房子修起来就行。”令大家欣喜的是,郭某在听到我的提议后,随即就同意了,没有片刻的犹豫,我立马将方案的变动告知了被告夫妇和施工队。
“这倒是可以,方向换了,离我家就有十几米了,不会挡光,也留出了院坝的面积。”
梁某表示赞同这个方案并表示不会再阻拦施工后,我们便开始协助工人重新测量,并且在挖掘机挖出施工边界、被告将堆放的杂物搬离工地后才离开现场。
至此,本案执行结束。
04
“余法官,感谢你上次带着那么多人来帮我解决问题,不是你们上次来,年前肯定都建不好房子了。还有呀,前两天我在工地监工时,隔壁梁某夫妻俩看我没吃午饭,还喊我去家里吃了个饭嘞。”
在电话回访时,听到原告郭某这样说,看到他们邻里关系如此和谐后,我便完全放心下来了。
面对关系错综复杂的案件,如何选择最合适的处理方案,实现最佳办案效果?坚持柔性执法,以“如我在诉”之心,转变思路,解决矛盾问题,把案结事了、服判息诉的功夫做到极致,减轻的是群众诉累,减少的是案件增量,收获的是多方共赢。